2023年中國智能倉儲行業發展研究報告
【摘要】
佑信咨詢通過對中國智能倉儲行業發展情況、行業政策以及產業結構與產業發展環境進行詳細的調研,深入了解當前中國智能倉儲行業熱點與發展現狀。本報告總結并預測了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為企業提供合理的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
01 智能倉儲行業簡介
1.1 行業簡介
智能倉儲是利用先進的物流技術和信息技術,將倉庫自動化和信息化,實現倉儲和物流配送的智能化管理。我國智能倉儲的發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從最初的人工倉儲、機械倉儲,逐漸發展到現在的自動化倉儲和智能倉儲。隨著信息技術和物流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倉儲在提升效率、控制成本、提高空間利用效率方面體現出極大的優勢,并在商業配送、工業、醫藥、汽車等領域的滲透率不斷提升,逐漸成為了行業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從時間上看,智能倉儲行業發展階段可分為:傳統倉儲自動化階段,配送自動化階段,智能倉儲系統。步入現代,智能倉儲與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深度融合,行業整體高位運行,自動化、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升。例如,沈陽新松AGV自動化搬運車,該車輛可以通過激光雷達和攝像頭等傳感器,可以對周圍環境進行感知和物品識別,從而實現對物品的自動化搬運和存儲;深圳TOSEEK的智能分揀機器人,該機器人可以對物品進行識別和分類,實現自動化分揀;京東物流的“智慧倉儲”系統可以通過算法對物品進行調度和存儲,實現了倉庫內物品的自動化管理。智能倉儲不僅讓現代科技“大展拳腳”,而且提升行業服務效率和質量,促進產業升級,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1.2 行業政策
為促進智能倉儲行業發展,近年來我國頒布了多項政策支持和鼓勵行業發展,在加快智能化物流設施建設、提高物流設施自動化水平和推廣智能物流設施服務等方面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從政策端推動行業發展。著眼全球,我國智能倉儲行業發展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未來,智能倉儲行業發展將與物流、科技、交通等諸多產業產生深度聯系,以政策為主導,需求為驅動,實現產業深度聯動和服務升級。
1.3 產業鏈結構
智能倉儲與物流業發展水平息息相關,可以看到智能倉儲的普及不僅推動了物流行業整體向信息化、智能化道路邁進,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更加高效的倉庫管理和物流配送服務,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從產業鏈結構上看,智能倉儲產業鏈的上游主要包括倉庫設備、物流機器人和物聯網設備的研發與制造等。代表企業包括京東物流、中通快遞、圓通速遞、菜鳥網絡等。代表產品和服務包括AGV(自動引導車)、無人機、智能分揀機等。
智能倉儲產業鏈的中游主要包括智能化物流系統的設計、開發和實施,以及物流信息化軟件的研發與應用。代表企業包括順豐速運、申通快遞、韻達快遞等。代表產品和服務包括WMS(倉庫管理系統)、TMS(運輸管理系統)、ERP(企業資源管理系統)等。
智能倉儲產業鏈的下游主要包括電商、零售、制造等行業的物流配送和倉儲服務,以及物流供應鏈的整合。代表企業包括阿里巴巴、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等。代表產品和服務包括智能倉儲設備的租賃、物流配送服務、供應鏈管理等。
目前智能倉儲已形成完整產業鏈條,通過智能識別、智能搬運、智能倉儲等多重技術,在工業制造、商業配送、農業生產、生物醫藥等領域發揮著巨大作用。在“互聯網+”與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智能倉儲未來將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從倉儲環節推動創新。
02 智能倉儲行業發展現狀
2.1 我國社會物流總額與貨運總量
近年來,政策利好與需求擴大加速了智能倉儲行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智能倉儲行業的發展提升了貨物運輸的效率、降低物流企業的成本,實現貨物的自動化管理和智能化處理,從而促進物流市場的發展。
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的數據來看,2022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347.6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4%。雖然受到國內外的多重因素沖擊,但物流需求規模再上新臺階,實現穩定增長。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2022年我國貨運總量呈遞增趨勢。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我國完成貨運總量463.45億噸,同比下降0.5%;2021年我國貨運總量呈上升趨勢,完成貨運總量521.6億噸;2022年我國貨運總量506億噸,超出疫情前水平。
作為智能倉儲行業發展的重要數據指標,社會物流總額與貨運總量數據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國智能倉儲的發展現狀。受益于我國基建程度和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智能倉儲市場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2.2 智能倉儲市場規模
我國智能倉儲行業發展離不開電商的快速崛起和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多項技術的普及。一方面,快速增長的電商業務需求使得倉儲、物流行業引入智能化技術來提高效率和服務質量;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智能倉儲提供充足的技術動力,實現對倉儲設備和系統的自動化管理以及智能化處理,提高倉儲物流效率和服務質量。未來,智能倉儲技術與物流行業的深度融合,可以推動智慧物流的發展,實現物流行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提高我國物流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數據顯示,我國智能倉儲行業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712.5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1356.9億元,突破千億大關,年復合增長率達13.4%。隨著市場需求逐步擴大和技術革新,未來我國智能倉儲行業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而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倉儲行業的應用加深,也將全面推動智能倉儲進入加速發展階段。
目前,我國智能倉儲企業不僅具備大規模智能倉儲設備和系統的研發和應用實力,而且具備完善的智能化倉儲管理和控制系統,實現倉儲物流自動化和智能化。憑借先進的物流技術和管理經驗,以及完善的物流網絡和服務體系,在全球市場競爭中嶄露頭角。代表企業有京東物流、菜鳥網絡、諾力股份等。
當然,我國智能倉儲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出暴露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智能化倉儲技術發展不平衡,一些領域的技術創新和應用還存在較大差距;又如,智能倉儲設備和系統的普及率相對較低,應用范圍需要進一步擴大等等,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行業發展。
03 智能倉儲行業發展全景預測
3.1 融合多項技術,全面提升倉儲能力
智能倉儲是智能物流體系中的關鍵環節。一方面,隨著我國進一步推進供給側改革和經濟結構的調整,未來智能倉儲將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另一方面,技術的不斷進步推動智能倉儲領域加速創新,智能化和自動化的倉儲物流技術涌入一批關鍵技術,并朝著集成化、柔性化、社會化應用的方向發展。
例如,未來智能倉儲行業將更加注重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以提高倉庫運作的智能化和自動化程度。比如,AGV自動引導車、機器人等智能設備將更加廣泛地應用于倉儲行業,實現物流配送的智能化和自動化。又例如,通過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對倉庫內物品的追蹤、監控和管理,提高倉儲效率和安全性。
3.2 提供多元服務,全面提升服務質量
未來智能倉儲行業將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務,以滿足不同行業和企業的需求。在產品個性化、服務多元化的今天,智能倉儲除了要在產品與技術上創新升級,在服務上,也需要滿足更多樣和高效的市場需求,解決智能倉儲在不同領域的服務難點,著力提升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
例如,京東物流建立了包含倉儲網絡、綜合運輸網絡、配送網絡、大件網絡、冷鏈網絡及跨境網絡在內的高度協同的六大網絡。截至2022年12月31日,京東物流已在全國運營超1500個倉庫,以及超過2000個云倉,倉儲網絡總管理面積超過3000萬平方米。未來,智能倉儲服務將不僅局限于傳統的倉儲、配送等服務,還將包括倉庫設計、物流規劃等全套服務。
3.3 構建綠色產業,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
全球能源緊張進一步加劇,智能倉儲行業將更加注重環保和節能,推動綠色倉儲的發展。比如,倉儲設備將更加注重能源的節約和環保,讓貨品流轉更加高效、智能、可持續化,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和成本輸出,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
例如,倉儲物流虛擬化管理,基于三維可視化的WEBGL、虛擬現實技術和3D繪圖協議搭建三維可視化倉庫立體模型,實時VR全景三維可視化展示貨物在倉庫的位置,實現倉儲資產、物品快速定位、數據查詢、場景與數據同步、模擬巡檢、消防預警等功能。通過整合現有資源,提升各個環節協同效率,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從而實現綠色倉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