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十屆全球智能物流產業發展大會暨2022全球物流裝備企業家年會隆重召開
2022年,中國仍處于經濟增長下行期。受全球疫情反復延宕、國際形勢復雜嚴峻等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也使處于朝陽行業中的物流裝備企業面臨挑戰。同時,在競爭激烈和低價中標的市場環境下,行業利潤率下降,發展不確定性上升,如何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成為備受物流裝備企業關注的話題。強化核心設備與軟件研發,深耕細分行業領域,加速進軍海外市場,探索向服務要效益,加強上下游合作共贏,成為時代變局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努力方向。
在此背景下,12月16日,由《物流技術與應用》雜志主辦的“第十屆全球智能物流產業發展大會暨2022全球物流裝備企業家年會”在江蘇昆山隆重召開。本屆大會的主題為“大變局 新趨勢 新生態”,圍繞中國智能物流產業發展政策與市場環境、發展機遇與前景、產業生態構建、發展模式創新等核心話題進行深入探討,吸引了眾多物流系統集成商、物流裝備企業、物流裝備典型用戶等業界精英參與。
會議伊始,著名物流專家、《物流技術與應用》雜志創始人吳清一教授通過視頻為大會致開幕詞。
吳清一教授指出,全球智能物流產業發展大會是一個很好的平臺,每年大家齊集一堂共同探討當前形勢,找出發展方向,分享各自的經驗體會。2022年是頗為特殊的一年,各種變局因素使得企業界都面臨著巨大壓力。如何針對當前形勢找對出路,他建議企業要堅持“不忘初心”的理念應對各種危機,從危機里找出機遇,不斷研發新技術、新裝備,為提升我國物流現代化能力,推動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持。
《物流技術與應用》雜志執行主編、北京科技大學教授趙寧先生同樣通過現場連線的方式為大會致辭。他指出,智能物流裝備產業雖然是我國近年來發展比較快的一個板塊,但同時也存在著惡性競爭、低價中標等情況,產業整體利潤率偏低。對于企業而言,首先是要以活下來作為第一要務。在目前復雜的宏觀形勢下,苦練內功,走差異化發展道路是企業的一個選擇。同時,從現階段的危機中尋找機遇。如果說,過去十幾年物流裝備行業一直在追求快速發展,那么未來可能就要追求更好的發展。在這個過程當中,一方面,物流技術一定要起到決定性作用,切實找到應對疫情的解決方案,為企業自身和整個社會發展助力。另一方面,迫切需要有創新,探索新的趨勢和新的生態。究竟應該如何去創新?這將是未來需要大家深入思考的話題。
《全球智能物流技術發展趨勢》
同濟大學教授,中德智能技術研究院中方院長,德國弗勞恩霍夫物流研究院中國首席科學家、中國首席代表房殿軍先生
房殿軍先生在演講中首先以二維視角對物流的作用進行解讀,然后從物理維度、信息維度對物流技術的發展做了深入分析,并分享了國內外物流技術落地的實踐經驗。他指出,物流是實體經濟的支撐,數字經濟的主體,具有跨企業、花行業、跨區域、跨國境的屬性。而在進入數字化和工業4.0時代后,物流開始發揮更大的作用。
具體到物流技術的發展路線,房殿軍先生將其總結為: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仿生擬人化,其中仿生擬人化是目前一個重要趨勢。從物理維度看,物流技術的七大發展趨勢包括:
(1)物流硬件的標準化與模塊化;
(2)物流技術的輕量化與低碳化;
(3)物流系統的高柔性自動化;
(4)緊致與高彈性倉儲系統;
(5)協作機器人與人機協同系統;
(6)自主揀選與分揀技術;
(7)生物群智能與擬人物流技術。
從信息維度看,物流技術的七大發展趨勢包括:
(1)智慧供應鏈云平臺;
(2)數字孿生與元宇宙技術的應用;
(3)5G與物聯網技術的應用;
(4)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
(5)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6)國際數據空間技術的應用;
(7)硅經濟。